分享到:
10月25日,350vip浦京集团第三十三期宏观经济与金融论坛于中心校区知新楼B321举办,首都经贸大学350vip浦京集团教授李婧受邀作主题为“20世纪30年代国际货币环境与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学术报告。会议由350vip浦京集团教授陈晓莉主持,学院部分师生参会。
报告介绍了20世纪30年代国际货币环境变化冲击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货币制度改革。首先,报告详细阐述了1929-1933年大萧条如何影响了国际货币环境,通过分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面临的“三重对立”的货币乱局,引入经济学界对于货币改革方案的探讨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变化的基本逻辑和特征。其次,报告深入分析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克服经济危机的行动对民国法币改革的影响,特别是英、美、日等国通过经济侵略手段介入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典型事实及经济后果。最后,报告讲述了国民政府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较量,并在此基础上权衡货币改革的成本与收益。报告强调,国际货币环境客观上加快了中国币制改革的步伐,摆脱银本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恢复,成为货币制度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面对白银危机,国民政府采取了经济、政治、外交等多元手段稳定国内货币供给。中国经济与世界相通,货币制度与全球银价牵连。废两改元彻底结束了长期以来银两与银元并用的混乱局面,并最终完成了银本位的货币运行体系。国际银价的波动与中国经济的变化有密切联系,国际货币环境可以通过白银的供需进而影响中国的经济、外交政策,而经济环境的恶化迫使国民政府为中国的币制寻找出路。讲座过程中,李婧教授与参会师生就相关货币制度及其研究展开深入讨论。
李婧,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经济学科负责人。主要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区域货币金融合作、资本账户开放等问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国际金融学会理事。英国杜伦大学、英国伦敦大学访问学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发展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入选北京市"长城学者"培养计划(201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人(2010)、“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2006)等人才项目。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担任《国际经济评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太平洋学报》China &World Economy等期刊匿名审稿人。
文|李雪颖 图|布彦杰